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,赋能新质生产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国服务热线:400 1688 581

“每个古都都是一个好IP,会产生一个好故事”

 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2-01-14 22:48来源:中国文艺网

网络剧《风起洛阳》收官,专家研讨古都主题影视剧创作——

“每个古都都是一个好IP,会产生一个好故事”

  一部以古都为“主角”的影视剧,在表现手法、美学形态上会有怎样的追求?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剧《风起洛阳》研讨会上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李忠志认为,《风起洛阳》营造出东方古典美学的风范,并把中国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融入到剧情中,在传递市场需求和正向价值之间取得了平衡。

  由爱奇艺出品,留白影视、洛阳文保集团联合出品的《风起洛阳》在播出期间热度持续火爆,也收获了众多好评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网络剧《风起洛阳》研讨会于1月7日在京举办,仲呈祥、王一川、孙泱、刘淑欣、吴月玲、李蕾、徐海龙等专家学者与主创代表一起,就这部剧的创作过程、作品内涵、现实意义等进行了深入探讨。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。

  >>开创“城市IP”和“内容平台”合作的“洛阳模式”

  “中国古代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都城,每个古都都是一个好IP,会产生一个好故事。”说起《风起洛阳》的创作缘起,该剧原著作者马伯庸讲起了他的“古都情怀”。他表示,书写古都一定要依托真实的历史,尊重历史中具有内核属性的事实,同时要从普通人的视角讲好古都的故事,“我们现在不喜欢讲帝王将相、王公大臣的故事,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才是古都最主要的构成要素。讲好普通民众具体的生活故事,才能触摸到城市的温度”。在马伯庸看来,《风起洛阳》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点。

  留白影视创始人、《风起洛阳》总制片人徐康介绍:“最初有拍摄《风起洛阳》的想法是在马伯庸创作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之后,我们开始考虑后续的创作。古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面镜子,其中有很多故事值得挖掘,又有很广阔的视觉呈现空间,所以马伯庸又写了这部以洛阳为背景的小说。”

  为了更好地表现洛阳的繁盛景象,主创团队搭建了1.4万平方米的外景,制作了5000多套古装、5000多个饰品、1.5万余个场景道具。“这些实景建筑是质量非常高的仿古建筑。在整个创作过程中,我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营造一个能使观众产生代入感的洛阳城。”徐康表示,主创团队在去洛阳实地考察之后,发现它既有北方城市的恢弘、又有南方城市的温婉,这给主创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们也把这一特征融合到了剧目的创作过程中,在剧目中呈现了恢弘的朝堂、烟火气十足的民居、繁华的街市等景象,“希望向观众展现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古都”。

  “《风起洛阳》用精彩的故事、沉浸式的观影体验、现代化的表达方式,对洛阳古代建筑文化、非遗文化、民俗文化等进行了重塑。随着剧集的热播,全网掀起了一股‘洛阳热’。”随着《风起洛阳》在网络上引发追剧热潮,洛阳市也看到了“机遇”。洛阳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王飞表示:“洛阳市借助《风起洛阳》剧集热播的机遇,开创了国内‘城市IP’和‘内容平台’合作的‘洛阳模式’,开展了‘风起洛阳探秘神都’联动引流活动,推动线上流量的线下转化,落地主题酒店、主题街区、 VR全感电影等项目,赋能文旅产业、拉动文旅消费。”

  “对于当下的影视剧产业来说,《风起洛阳》‘文旅+IP’的运作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”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孙泱认为,在接下来的“文旅+IP”影视剧运作中,需要拓展“城市IP”的触角,将更多相关产业统合进来,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。

  >>从传统文化里找到让角色有生命力的基因

  除了在“ ‘城市IP’和‘内容平台’合作”方面所作出的探索,专家们也谈到了《风起洛阳》的传播策略和艺术创新。

  “古装剧创作者对历史细节非常讲究,这也成了当代历史剧创作的一种策略。喜欢历史的观众往往会从剧中的服饰、年号、人名、制度及节庆活动、城市景观等方面寻找蛛丝马迹,对历史事件进行‘考古’和解读,这契合了当下网络观众看剧的习惯。”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徐海龙指出,在网络上,很多年轻观众都是“批注式看剧”,即一边追剧,一边“考古”历史细节,饶有兴趣地比对、考证、找漏洞。“把历史细节做精细是当前历史剧吸引观众互动的有效手段,《风起洛阳》的热播证明了这一点。”徐海龙说。

  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则谈到了《风起洛阳》对“治理型主角”的塑造:“该剧所塑造的角色,不同于以往文艺作品中的‘成长型主角’,而是一种突出其出类拔萃社会治理才干的‘治理型主角’。‘成长型主角’虽然富于原创性和进取心,但起初大多稚嫩弱小,需要‘神圣帮手’的指引,经历曲折过程才能成长为历史主体。与之不同,‘治理型主角’有着无需经历成长过程就可担社会治理重任等优势,其行动重心不再是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,而是集中于克敌制胜的具体方式及其过程。”王一川表示,“治理型主角”的塑造契合当下的社会理想,适应于今天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。

  《中国艺术报》新闻部主任吴月玲同样提到《风起洛阳》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:“在该剧中,如果说布景道具是外在气象,人物性格、气质就是内在气象。那是唐人在历经了与外族融合后,国力强大、思想开放所形成的宽广、博大、自信、洒脱和自由的性格。”她表示,《风起洛阳》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具有的精气神,中国的影视剧创作者可以以古装剧的类型展开对中国人、中国社会的描写,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。

  “在创作人物时,可以从传统文化里找到让角色有生命力的基因,例如自强不息的精神、厚德载物的品质等等。如此塑造,能够让角色特征更加鲜明,也会给予作品更大的正能量。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表示。
(编辑:王垚)


总编室:郑重声明:本站原创作品未经本站本人许可,禁止商用
关于我们    I    远景规划    I   诚聘英才    I    商务合作    I   订阅查询    I    法律顾问   I   会员权限  I   联系我们